导入数据...
刘秀峰著《从道尔顿到杜郎口——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进研究》
时间:2015-11-07 10:44:46   来源: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查看:785

      刘秀峰著《从道尔顿到杜郎口——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进研究》。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5年6月出版。

       刘秀峰,四川师范大学讲师,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2013年获西南大学教育史专业博士学位,同年入四川师范大学任教。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和农村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国社会科学报》、《教育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等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

道尔顿制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在我国盛行的学校自学实验,当时的教育界曾弥漫着“道尔顿”的风气,然而这一实验却在短短几年内就走向湮没。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以杜郎口学校为首的学校自学实验又重新走向舆论的顶端,被称为“杜郎口旋风”。时隔近一个世纪,从道尔顿到杜郎口有着怎样的奥秘?学校自学思想在我国有着怎样的演进历程?学校自学思想演进背后的根源是什么?这些问题正是本著作所要揭示的。
学校自学是区别于社会自学的一个范畴,是指学校教育制度内学生的自学活动。我国传统的教育制度体系是以“学”为中心的,自学是我国教育的一大传统,然而随着学校教育制度(以班级授课制为核心)的建立和完善,使得以“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被以“教”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取代,学生的自学精神式微,由此,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以来,学校自学就逐渐被倡导,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自学就不断得到提倡,学校自学思想赓续不断。
通过梳理研究,著作将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演进的历程划分为兴起、分化、沉寂、复苏、畸变、勃兴、转型、蜕变八个阶段,认为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变呈现出螺旋式递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教”与“学”两者博弈过程的反映,总体呈现出从重“教”向重“学”的转向。认为学校教育制度重“教”轻“学”的痼疾是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演变的根源,知识观的变迁是影响学校自学思想演变的重要因素。
新课改以来,各种倡导学生自学的课改模式不断涌现,传统的课堂也正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然而学术界尚没有对我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进历程进行系统的研究,本著作的研究有利于弥补学术界在学校自学思想史方面研究的不足。从长远看,本选题的研究与出版,对于教育学术研究重心由“教育”向“学习”进而向“自学”转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编辑: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