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论教师的教育情感
[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1月6日
  查看:3554
  来源:

教育情感在本质上是由教师出于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热爱而生发出的一种爱,是纯真的爱、智慧的爱。教育情感之于学生的意义,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全面发展上。教育情感之于教师的意义,体现在教师主体回归与教师专业成长上。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面对师生冲突,教师会出现教育情感失控的现象。教师一时的情感失控,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关注教师教育情感的调控,应明确自身定位、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平等合作为原则、以教育智慧为中介。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创新大都集中在手段、方法上,而其中的情感意蕴却不断流失。课堂往往注重知识点的教学,师生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这样的教育只注重“教书”,而没有真正关注“育人”。“高分低能”、“考试机器”等便是教育中情感缺失带来的严重后果。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呼唤充满情感的教育。优秀的教师应是对教育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教师的情感状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提升教师的情感修养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教育情感的内涵及意义

情感在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育就是教师对学生给予精神上的影响,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必须有情感的参与。情感是教育的生命,使教育成为教育,使教育者成为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为学生的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但大多数教师在意识中缺乏对于教育情感概念的深入理解。对教育情感概念的认识不足,或者没有意识到自身教育情感中的教育性,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学生的发展未能达到教学预期目标的重要原因。

(一)教师教育情感的内涵

刘庆昌教授认为教育情感是教育者的情感,是教育中的情感,是教育性的情感。这一观点看似简要,实则深刻。首先,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主导,是教育情感的发出者。教育情感是教师教育能力与修养的重要部分,因此教育情感的主体必定是教师,而教师的教育情感是面向学生、面向教育事业的。其次,教育情感是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产生,是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由社会要求和个人追求共同形成的职业性情感。最后,教育情感的教育性点明了教育情感区别于一般情感的特征,具体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上。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促使教师时刻为了学生的发展或喜或忧,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最自然、最朴实的情感。希望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对学生怀着成人成才的殷切期望。

教育情感在本质上是由教师出于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热爱而生发出的一种爱,是纯真的爱、智慧的爱。首先,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自然发出的,关怀学生的身心发展,尊重学生的自我个性,一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担负着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栋梁的责任,这是作为教师发自内心的情感驱动。其次,教育情感虽然真实淳朴,但绝非溺爱或偏爱,其中包含着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情感不同于一般生活情感之处就在于其具有教育性,这表明教师的爱是有策略、有指向、有目的的爱,是对真实情感的调控与理智的处理,经过理性加工过后的教育情感是公正且充满智慧的。

(二)教师教育情感的意义

教育情感的意义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对学生的意义和对教师的意义两个方面。

教育情感之于学生的意义,可以理解为空气之于人类的意义。在学习生活中,教育情感无处不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决定了师生教育生活的氛围。教师怀着对学生的爱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他的情感态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息息相关,所以说师生关系是教育情感的核心关系,而爱是师生关系的本质。很多优秀教师,脸上常常洋溢着和蔼亲切的笑容,对学生循循善诱,耐心地讲解与指导。学生在这样的情感感染下,自然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与期待,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提高,学习热情也持续高涨。学生的进步是教师最大的快乐,而教师积极的教育情感又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正面影响,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正向循环。

同时,教育生活并非总是和谐与积极的,师生的情感状态是复杂多变的,并非始终是积极情感,教师面对学生时也常常会产生消极的情感。研究教师教育情感问题,并不是要将其中的消极情感全部压抑或抹杀,而是要使教师适度地表达情感。情感的表达取决于师生所处的教育情景,教师要在特定的情境中恰当地表达感情,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王鉴教授在《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反思———关于合作学习的课堂志研究》一文中指出,班级里出现所谓的落后生时,多半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你是差生”的暗示,在对待这些学生的情感态度上逐渐出现了巨大差异,学生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之下愈加自卑、胆怯,也就认同了自己就是落后生,对学习失去了动力,就如王鉴教授访谈笔记中所写的那样,“这都是我们教师教的结果”。教育情感之于学生的意义可见一斑。

教育情感之于教师的意义,更地体现在教师主体回归与教师专业成长上。首先,教育情感能够使教师回归到真正的教育中。教育是塑造人性的职业,反观当前的教育现状,很多一线教师还停留在教书匠的层面,教师对于教育没有归属感与责任感,仅仅教授课本知识,履行基本的教师义务。究其原因,缺乏对教育中的人及其情感的关注,才是教育停滞不前的根源所在。因此,关注、培养、规范教师的教育情感,能够提升教师的精神品质,从而使教师在行为上发生本质的提升。其次,关注教育情感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多聚焦在教师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升,关注的是教师的“做法”,从而对教师提出各种要求,而忽略了教师个体的“想法”,即教师的教育情感。挖掘教师的的教育情感才能激发教师的教育意识与创造力。而教师从内心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所生发出的爱,是教师进步的原动力。教师重视自身教育情感的发展可以促进教师自我实现,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较高层次。教育情感能够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反思自我,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才能不断实现超越。

二、教师教育情感的失控

(一)教师教育情感失控现象

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冲突在所难免。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普遍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漠视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因为各种理由体罚学生,这就是教师教育情感失控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未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自然情感,没有将其与教育情感区分开来,使得自身的消极情感爆发,导致在处理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教育情感失控,这也是当前教育实践中最常见的现象。在现实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身教育情感的失控现象,把自然情感带入到了教育的规训过程中,这是个人情感在教学工作中的不当宣泄。除课堂教学生活,教师的工作环境对于教师情感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如,逐步提高对教师的职称要求;同时,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导致教师工作压力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逐渐削减,甚至产生了厌倦感,教育情感受到很大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

(二)教师教育情感失控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育中的情感失控就像是园丁失手折断了花朵,所以,教师的一时情感失控,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教育情感失控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是对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影响。有的教师偏爱学习优秀的学生,歧视成绩差的学生,这种依据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行为对学生的心理暗示效果十分明显。学生还处于身心未完全发育成熟的阶段,自我意识有待进一步完善,那么此时学生学习行为的强化在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教师对于学生的情感反馈上。如果学生感受不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重视,得不到相应的情感反馈,学习行为得不到及时强化,心理上就会产生挫败感,逐渐对学习心不在焉,失去动力。

其次,教育情感失控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一方面,学生的身心发展是需要爱来灌溉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倾注的爱对学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或情感表现,教师教育情感失控所展现出的愤怒与暴力也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另一方面,教师言语的辱骂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教师对学生施加体罚对学生的心理伤害更为严重。研究表明,学生偏科的原因大部分就是因为教师教育情感失控导致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与恐惧心理,其学习兴趣被扼杀,甚至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

三、教师教育情感的调控

教师应了解教育情感的复杂性,避免进入“教育情感必须是积极向上的、教师绝对不能发脾气”这样的误区。在教学生活中并非时时充满着和谐,教师面对学生也会产生种种消极情感。为此,教师要适度地表达、调控情感,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明确自身定位

首先,教师要认识自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目光主要聚焦于教学活动,对自我的剖析总处于认识的盲区。面对教育情感调控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扪心自问:教育事业对我来说是何种意义?是一个职位还是一种信仰?我对于教育能够付出多少?我能给予学生多少爱?教师只有在内心深处认清自我,才是有效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源头。

其次,教师应该对自身职业所赋予的意义有清晰的认识。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是学生成长发展道路上的指导者,担负着为社会发展输送栋梁之才的重任,具有神圣的意义。教师在做好日常教育工作之余,也应跳出日常视野的局限,即“走出去”,在宏观的角度反思、领悟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当教师再回到教育教学生活中,即“走回来”时,对教师工作的深远意义更为明确,自身的教育情感境界自然得到提升。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教师便能对自己的职业有清晰的定位,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有意识地调整教育情感,做到心怀教育之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在教师的爱中得到发展与进步。

(二)以学生发展为目的

“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教师往往将这一理念异化为“一切为了学生的成绩”、“以学生的成绩为中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书育人”中,“育人”就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体现,许多教师往往关注“教书”多过“育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施以“情感冷暴力”和对学生进行体罚的现象。首先,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应成为教师坚定的信念,从关注分数转变为关注发展,同时,教师应把自己看作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守护者,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衷心地为了学生的“善”而付出。其次,教师应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将“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作为检验自身行为的标尺。当教师因为学生而怒发冲冠之时,首先应问问自己“这样发怒的后果是什么,对学生有好处吗?”教师这样理性地反思与筛选的过程,就是教育情感调控的过程,教育情感的表达时刻指向学生的发展,就能够恰当地处理教育中的师生冲突问题。

(三)以平等合作为原则

师生关系是教育情感的核心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关系中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当前的师生关系多以教师权威为主,学生服从于教师的教学与管理。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以绝对权威出现,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不会思考其是否合理,而是自然地抵抗;学生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也是压抑、无奈的。在此类师生关系的氛围中,教育情感是畸形的甚至是缺失的。倡导师生的平等交往与情感合作是调控教育情感的有效法则。这里的平等是精神境界的平等,师生相互尊重,彼此理解,面对不同意见能够理性对话;与此同时,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自然催生师生间的情感合作,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生活中就能够敞开心扉,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使教育情感的教育性得以充分体现。遵循平等合作为原则的师生关系,改服从为合作,改权威为对话,同时,教师的教育情感能够保持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品格。

(四)以教育智慧为中介

刘庆昌教授在《爱智统一的教育原理》一文中指出:“爱智在教育中统一之后,爱是智爱,智是爱智,这就是教育精神的真谛。”这里提到的“爱智”意指“智”是在教师对学生“教育爱”的基础上生发出的带有策略性的思维。教育智慧在教育情感调控中具有策略性的作用,能在无形中提升教师的情感修养。情感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若没有策略性的指导,便不能发挥其重大作用。教育智慧是抽象的,但又是关键的,它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机敏的思维,在教育智慧的引导下,教育情感被赋予了理性的色彩,在实践中更具操作意义。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有一些学生扰乱课堂秩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有的教师感觉自己的课堂不被尊重,选择暂停课堂活动,生气地批评某位同学,整顿课堂秩序;有的教师在察觉到问题之后,选择旁敲侧击的方式提醒学生,有的教师则引入一段比较有趣的内容来吸引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在不打断课堂氛围的前提下,无形中解决了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的不是教师的强权,而是教师策略性的引导,而教师也避免了对学生发怒的情感失控的现象,巧妙地化解了矛盾。教育智慧对于教育情感的调控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提升教育智慧,把控教育情感。

教师作为教育的关键一环,对教师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知识与技能层面,教育中情感的缺失也是导致教育缺乏生命色彩的重要原因。教师在自我反思中,不仅应思考教育情感问题,教育情感失控也需要教师进行重点反思,如何解决师生矛盾是教师的必修课,而教育情感失控恶化是师生矛盾的导火索。因此,教师关注教育情感的调控,从教师明确自身定位为切入点,坚定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信念,在教育过程中以平等合作为原则,以教育智慧为中介,这对于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操作性意义。

(摘自:《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26期,文章作者:郭茹茹)

【编辑:    】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