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教师资格证“国考”下师范类教学法课程变革的探讨
[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7年4月29日
  查看:349
  来源:

 

根据教育部教师资格证考试文件精神,从 2012 年起启动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那么在“ 国考” 背景下,师范生教学法课程应进行怎样变革,才能帮助师范生教师资格证的顺利通过呢?学者蓝秋燕从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了探讨。
一、树立新型学科教学课程观,变革教学内容
教师资格证“ 国考” 使得师范生学科教学法课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由于“ 国考” 考试形式多样化,实行机考、 笔试和面试相结合,不管是机考、 笔试、 面试,都要求师范生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考试( 机考)从学科而言,涉及到教材教法、 新课程、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学科专业等理论与实践知识; 面试主要反映课程的意识与讲课的基本功,包括理解力、 解释力、 表达力等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课程的内容上,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学科教学课程观,对教学法内容进行革新。
首先立足于学以致用。其次要学会加减法。一方面,要把师范生所最需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考什么,怎么考?这都需要围绕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大纲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另一方面,要在课堂中减掉原先那些陈旧、无用、 空泛的教学内容,使学科教学法内容与时俱进,与教师资格证“ 国考” 无缝衔接。在以往的学科课程中,我们也强调学科知识和专业的基本功,致力于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但在一些考试题型或面试技巧上并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因此,教师资格证“ 国考” 下的学科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同“ 高考指挥棒” 一样,需要针对性训练培训。
二、革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建立新型教学模式
由于2012年以前入学的师范生获取教师资格证并不需要考试,而是直接认定,一般情况下,在学校修好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考过相对应的普通话等级,加上教育实习这一关,就可以直接获取教师资格证。因此在传统的师范生教学法课程中,课堂大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较少。那么在“ 国考” 机制下,针对笔试( 机考 、面试的特点,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刻不容缓的。
(一)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反观传统的教学法课程,讲授法占主导地位,师范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不利于学生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 建构) 起新的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由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这种转变的最好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着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郑金洲在《案例教学指南》 中对案例教学法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案例教学法,激活自己的课堂。如语文学科讲授阅读教学的常规过程时,仅凭教师的讲授是不能较好地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 教学的常规过程: 导读—研读—运用”,这时,选取典型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导读环节应该解决什么问题,研读环节又包含哪些内容,在教学视频中哪一部分是属于运用内容。对教学进行赏析和交流、探讨,从中得出的关于阅读教学常规过程的规律是非常深刻的,为以后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学设计环节做好充分准备。而且在这样的教学中,师生双方以教学案例为媒介,改变了师生之间单向授受知识关系,达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问题教学法也能很好地践行“ 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一教学理念,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然后学生根据所提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性、指导性点评,为今后学生参加考试做好准备。当然,我们提倡“ 一课一得” 理念,每节课最好围绕一个问题来探讨,不能贪多,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同时,问题教学法也可以贯穿于整个案例教学之中。
(二)采用微格教学,加强师范生技能训练
微格教学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训练途径。顾明远先生也曾说过: “ 实践证明,微格教学比较好地解决了教师培训中,教学能力只能意会、 不能言传的困难,使师范生可以从反馈系统中像一位观众那样来评价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反复训练。” 因此,在技能实训课程中,教师要采用微格教学,加强师范生技能训练。师生在进行微格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摩微格教学录像、 撰写教案、 进行微格教学实践、 反馈和评价等环节来提高师范生技能训练。在观摩微格教学录像环节中,教师一般在训练前把训练的要求和目的告诉学生,使之对训练的技能有所了解。并提供优秀教师和往届优秀师范生的上课录像,示范包括正面的典型事例和负面的案例,教师应以优秀课堂录像为主。一堂成功的课堂案例可以使参加微格教学训练的学生获益良多,使学生知道怎样上课才是优秀的;而负面的示范能使学生明白在上课过程中应避免哪些问题。在观摩微格教学录像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或通过暂停、 快进、 重放等形式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反馈、评价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面试要求一一加以重点指导。包括教学表现、 语言表达内容与技巧等,让学生在上课结束后,观看自己上课的全过程。当然指导教师在评价前必须确定合理的评价方式,制定科学、具体的评价标准,也可以严格按照中小学面试大纲评分标准来实行,使学生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学生在观看自己的微格教学录像后,要自我检查和剖析是否掌握了上课的技能,是否达到了自己预设的目标,以便明确改进的方向,从而提高上课的各种技能,经过反复地模拟训练,相信在进行实际的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学生会做到胸有成竹。
( 三) 加强网络学习和网络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在学科教学法中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加强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转变师范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特别是在学分制背景下,教学法和其他专业课一样,课时普遍减少,师生交流的时间以及学生自我学习、训练的时间也随之减少。那么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来弥补这部分的不足。
第一,建立相应网站QQ讨论群进行实时交流。在网络上布置相关作业或话题,让学生在网上进行回答或讨论。例如,结合学科教学法开设情况,每周利用固定时间段来进行教学探讨交流。交流的内容应富有开放性和丰富性。采用这种网络实时交流形式时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群里讨论气氛不浓厚,学生参与少,甚至出现冷场现象; 另一种是群里表面上热热闹闹,讨论却不在要点,收获甚微。笔者的做法是每一次都围绕一到两个主题来探讨交流,而且提前告知主题及提纲,同时教师也应考虑冷场情况下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补救。刚开始讨论时主要由教师确定讨论主题及提纲,中后期所讨论内容主要由学生来完成,通过合作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来确定讨论话题及提纲,教师只起到引导或点拨作用。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自我效能感,激起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精神,使其教育教学理论和应用水平都得到提高。
第二,借助专门的学习网站来辅助学科教学。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就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网站,容量大、内容丰富,所有资料都可以免费下载或观看,是教师备课上课的好帮手。笔者近几年来一直借助这一网站来辅助教学以及弥补课堂教学课时的不足,可以随时浏览或下载电子课本、教学设计等,还可以随时打开视频资源来观看,视频播放流畅稳定。例如,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 教学设计” 是一个重要考点,当然,作为师范生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那么在上到这一环节时,光靠课堂讲授、训练,学生是无法在短时间里掌握其要领。只有让学生课后反复观看教学录像、参照别人的教学设计,找出教学规律,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常规教学模式,才能确保其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能独立进行教学设计。人教网中的课程教材研究所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便利平台。
第三,教会学生掌握网络学习技巧,学会在网络上搜集并学习各种名家、名师成功的教学理论或经验等。
(四)强化临床教学,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
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强化临床教学,结合基础教学教学实际情境,才能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从而确保其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 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中也提出了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因此,从师范生进校起,就要整体设计4年(3年) 的临床教学计划,加强组织师范生观摩中小学课堂、 进行教育见习、开展教育专题调研、 教育实习等等。
1. 加大见习力度
从大一起,就应组织师范生到中小学课堂进行观摩和见习,建议一周一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比如讨论学科教学法中某个知识点、 认真观摩研究一线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通过实际的教学课堂教学,反推所学的理论依据等。同时在见习过程中要给学生构建一种下班活动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师范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总之,通过不同的途径来锻炼学生,有目的训练学生,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2.延长实习时间
由常规的一个月或45天,延长到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笔者所在学校,师范生教育实习一般在一个月或45天左右,每一次实习结束时,我们都要进行教育实习调查问卷,其中很多学生都提到实习时间太短,刚刚悟出上课的一点门道,适应实习环境,进入教师角色状态,实习就结束了,这就导致教育实习的成效不足,如果延长实习时间,效果会更好。因此,要想让师范生能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延长实习时间,也是一个不错的强化作用。如果一个师范生通过一个学期或者一年的实习上课,那么在教态上将会更老练,在备课、上课的理念将会更先进。笔者曾经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师范生技能大赛,发觉那些实习后又到中小学去代课一个学期的学生,在教学技能、教态,课堂语言等方面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临床教学还可以开展教育专题调研,开办专题讲座,聘请知名教师教育专家来学校开展学术交流,聘请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到校为师范生现身说法,共同进行典型教育教学案例研讨。总之,临床教学可以增加师范生多接触基础教育实际的机会,增强其实际教学感受和体验,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教能力的有效发展、促进技能的综合提升,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师范生职业信念和快速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资格证“国考”下的教学法课程,只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方法方面进行变革,才能帮助师范生教师资格证“国考” 通过率的提高。如果在“国考”中,有相当多的师范类毕业生未能获取教师资格证( 哪怕少数不能获取),那就意味着其不能从事教育事业,先期投入的学业成本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一情况是任何师范生都不愿面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动摇了师范生报考师范专业的理想、信念和信心,导致真正选择师范专业的人数逐渐减少,那么国家所提倡的将最优秀高中毕业生吸引到教师教育上来将会无法实现。从某种意义而言,教师资格证“国考”下的师范生教学法课程将任重而道远。
(摘自:蓝秋燕.高教论坛.2014年3月第3期)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